文/旅法影評人 梁志遠 Text by Chih-Yuan LIANG 圖/轉載自柏林影展官方網站
第75屆柏林影展呈現一個嶄新的氣象,總監由倫敦國際電影節(BFI London Film Festival)的前負責人泰瑞琪亞杜特勒(Tricia Tuttle)獨挑大樑,本屆精心規畫出一個全新的單元,就是首部電影「觀點」(Perspectives)單元,我去看了多部這單元的作品,確實有潛力,畢竟新秀導演才是未來的希望。今年競賽片中的影展常客大導,應該就是韓國寫實生活派大師洪常秀、疫情時擒下金熊獎的羅馬尼亞鬼才哈都裘德(Radu Jude),以及墨西哥新銳米歇爾法蘭科(Michel Franco)了。評審團的主席由美國獨立電影大導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擔任,7位評審之中,有4位是女性,超過半數,女性占多數的評審團好像變成一種趨勢。
【關於夢(性與愛)】
柏林是一個前衛地下藝術著稱的大都會,柏林影展是支持酷兒LGBT題材電影的代表,就如同所擁有著名的“泰迪熊獎”(Teddy Award),今年柏林影展更有多部女同志題材的作品受到青睞,包括挪威資深導演戴格尤漢豪格魯德(Dag Johan Haugerud)獲得最高榮譽金熊獎的【關於夢(性與愛)】(Dreams (Sex Love)),以及巴西新銳嘉列比馬斯卡洛(Gabriel Mascaro)拿下第二大榮譽評審團大獎的【天空的另一面】(O Último Azul)。金熊獎作品描述一位以筆記敘說暗戀上新任女老師的少女情懷,題材令人省思,但我個人認為並不是足以贏得金熊獎的最佳作品!
【天空的另一面】
【天空的另一面】才是我個人的金熊獎,拿下評價最高的評審團大獎,也算是欣慰,一位逃亡的祖母與一位獨立郵輪女船長的相遇,沒有什麼不雅的戲,我們看到的是她們艱深友誼的昇華。往年的得獎片單,總是會有所失落與驚訝,或許今年我並不贊同金熊獎作品,但是我個人喜愛的佳作,幾乎都有斬獲,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婉惜感嘆之處了。
【音訊】
今年獲得評審團銀熊獎的【音訊】(El mensaje),是阿根廷新銳伊凡馮德(Iván Fund)黑白影像美學的公路電影,描寫一位機會主義的輔導師利用小女孩與動物對談的特殊能力,在農村鄉間圖利的故事。最佳導演銀熊獎由中國的新銳導演霍猛的【生息之地】獲得,故事以1990年代為背景,講述一名10歲男孩在中國家鄉面臨農村傳統和社會經濟變革的故事,導演的手法寫實,讓我們看到內地近30年的變遷與轉型。
更新日期: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