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 柏林影展“泰迪熊獎”頒獎典禮 & 最佳影片

   

文/梁志遠

 
柏林的特色重頭戲之一,就是全球矚目酷兒(LGBT)(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變性者)電影的最高榮譽“泰迪熊獎”(Teddy Award)。去年在競賽片中出現了多部這般的作品,尤其是最後拿下泰迪熊獎波蘭女導演瑪爾歌扎妲絲摩瓦斯卡(Malgorzata Szumowska)描繪鄉間小鎮天主教同志神父慾念煎熬的禁忌作品【以慾望之名…】(W imie...),在正式放映之後就造成影展的競爭氣氛。然而,今年影展的競賽片中就只出現一部巴西導演卡辛艾伊努茲(Karim Aïnouz)成績平平的【未來海岸】(Praia do future),這位令人期待的新銳導演,未能超脫先前作品的成績,新作中的編導手法與劇情鋪設都太過於陳舊,對同志現今的社會生活現象沒有提出任何的現代感與新意,實為可惜。
 
去年在地下早期火車站舉辦的另類頒獎典禮與酒會,參與盛會的人士絞盡腦汁呈現肆無忌憚的前衛放肆時尚風情,然而今年轉換成了另一種豪華高雅的經典風格,主辦單位選定了在前東柏林的古典喜劇歌劇院(Komische Oper)盛大舉行,參與盛會的人士儼然給人一股坎城影展的高雅風味,絕大部份都是盛裝禮服與會,當然其中不乏有前衛流行者。由於場地的變更,今年泰迪熊獎頒獎典禮的氣氛與去年迥異,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頒獎典禮之後,精彩的演唱會與舞台表演節目持續不斷,除此之外,在一個早期的工廠地下舞廳中,還有一場午夜後通宵達旦的閉幕狂歡趴,整體的節目精彩絕倫。
 
今年“泰迪熊獎”頒獎典禮的開場,就是由晚會的主人貴賓柏林(早已公開出櫃的同志)市長克勞斯伍維瑞特(Klaus Wowereit),介紹今年的特別來賓,同樣是同志的巴黎市長貝爾唐德納諾耶(Bertrand Delanoë),他的出席立刻獲得現場滿堂彩的掌聲歡呼…。一如往常,整個晚會由電視綜藝節目男主持人尤辛史奇侯普(Jochen Schropp)流暢的掌控,今年的一個特色,就是在頒獎典禮中,向多位有政治意義,或是有表演藝術價值的經典已故人世致敬,首先是俄國難得也最為珍貴的酷兒電影導演塞吉伊艾森斯坦(Sergueï Eisenstein),以及英國與生命抗爭的流行樂女歌手黛絲蒂史賓菲爾(Dusty Springfield)等。獲得烏干達前同志人權烈士大衛卡多(David Kato)特別獎,一生奉獻於爭取變性人權的柬埔寨75歲女烈士蘇索特艾維(Sou Sotheavy),她的得獎感言感動了全場的來賓,畢竟在柬埔寨這般的國度,變性人的生活價值與存在意義是多麼的不易啊!
 
最後獲得最佳影片的是來自「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中,巴西新人導演丹尼爾里貝侯(Daniel Ribeiro)清新寫實、細膩描繪青少年初嘗情滋味的處女作【今天我要自己回家】(Hoje eu quero voltar sozinho),其實這就是我曾在巴黎的男女同志變性人的電影節曾讚賞過個人非常喜歡的短片【我不要一個人回家】(Eu Nao Quero Voltar Sozinho),這部作品獲得了世界眾多影展的肯定,而導演竟出奇想將之改編重拍而成的劇情長片版本。泰迪評審團獎理所當然由加拿大鬼才布魯斯拉布魯斯(Bruce LaBruce)詭異奇特的【月亮的皮耶歐】(Pierrot Lunaire)脫穎而出。而贏得最佳紀錄片獎的瑞士導演史帝凡侯普特(Stefan Haupt)的【團體】(Der Kreis),劇情描寫的就是30年代在德國納粹狂魔下唯一倖存的酷兒團體。今年的影片競爭氣氛不算激烈,但還算是歡樂圓滿。
 
 
 
◎精采完整內容請見世界電影雜誌2014年4月號5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