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Gustavo Ron 古斯塔沃‧朗恩
編劇:Gustavo Ron 古斯塔沃‧朗恩
西班牙影評人協會 CEC獎 最佳編劇、最佳改編劇本
愛沙尼亞國際影展 評審團獎
美國哈特蘭電影節 觀眾票選獎、水晶心獎
美國塞多納影展 競賽片
蒙特婁影展 競賽片
瑞典BUFF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 競賽片
<國際好評>
優雅、慧黠、扣人心弦,時而風趣過人
★★★★ 英國衛報 ★★★★
每一位電影愛好者都該看看《永遠在一起》
★★★★ 國家報 ★★★★
美妙的生命禮讚
★★★★ 國家報 ★★★★
一部振奮人心的電影,強烈鮮明、富娛樂性,構思巧妙
★★★★ 綜藝週刊 ★★★★
一部感人、誠摯、引人入勝的電影傑作
★★★★ 娛樂指南 ★★★★
今年最棒的電影之一,激勵人心
★★★★ Time Out雜誌 ★★★★
充滿生命力,動人又鼓舞人心
★★★★ 真理報 ★★★★
<劇情簡介>
「如果每次想到我都很傷心,那要怎麼好好地記得我呢?」─ 山姆”
12歲的山姆是白血病患者,在第三次發病後便停止上學,也不再進醫院,每天由護士為他送血小板到家裡,觀察病況發展。山姆有位以輪椅代腳的「同學」菲利,他們的家長為兩人請了專門老師,每天進行這年紀的孩子該有的學習活動。老師鼓勵他們列出願望清單、實現心中夢想。不論是挑戰世界紀錄、嚐嚐當青少年的滋味、追女生、搭飛船……山姆和菲利不畏病痛,勇敢追夢,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活出耀眼光彩。
<導演的話>
笑淚交織、深烙腦海的生命故事
我看書時常常會想:「這能拍成一部很棒的電影。」我第一次看《關於我和那些沒人回答的問題》就這樣想,我清晰預見它被拍成電影的樣子。一開始,我質疑自己為何有這種感覺?故事有哪部分吸引人?是因為兩個男孩即將死於白血病嗎?這應該會是個悲傷的故事,但我發現恰恰相反,因為小男主角山姆的聲音縈繞在我腦海,他用陽光的語調對我訴說疾病和死亡,其中甚至有股異常的熱情。山姆父母的反應也是同樣變幻莫測。
於是我再次將小說拿出來讀,這次我想做筆記,沒料到竟開始將它改編成劇本。這是最不尋常的地方,過程很直接。我只花了五天就將劇本寫好,通常這樣的小說改編需要好幾個禮拜。我覺得行不通,畢竟過程太過簡單了。雖然如此,我還是決定將劇本交給幾位我信任的人,希望他們給予批評指教。他們的反應嚇到我了,所有回應都同樣正面肯定:「從頭到尾又哭又笑」、「我哭得好慘,什麼時候能看到電影?」、「這是你寫過最棒的劇本」。
一部獻給世界各個角落的電影
當初讀原著時,我的反應是對的。這是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不只有我讀了感動,其他人讀到時也一樣深受觸動。隨後我便開始著手製作,接洽拍攝團隊和演員。有一天,我在倫敦細讀劇本,漸漸地,我從字句中瞭解到故事的非凡之處。莎莉‧妮柯絲(Sally Nicholls)真的創造出一個美妙故事,透過垂死孩子的天真情感,讓人想進入故事,陪他們走最後一程。山姆變成我們的一份子,你想知道他的生活、他的希望和夢想,實際上更想瞭解他的每分每秒,因為對他來說,一切都很重要。不只是山姆,每個角色都有話要說。故事提出來的問題,尤其是孩子們提的「大哉問」,不只是有趣,可能更重要、更必須。
我們想拍出一部充滿喜悅與魔幻時刻的美妙電影。這部片在英國東北拍攝,當地美景在片中一覽無遺。這也是一部拍給全球世人的電影。我們希望這部片可以讓觀眾一看再看…並發現當初我想要改編這本小說時,所受到的心靈震撼。
<導演簡介>
細膩溫潤的西班牙新銳導演
古斯塔沃‧朗恩 Gustavo Ron
來自西班牙的古斯塔沃‧朗恩,其作品富含情感、明亮動人,不時對人生進行反思,連續兩部片皆榮獲推崇生命正面價值的水晶心獎,豐富的跨國經驗,讓他的電影不受藩籬所囿,直撼人類共同情感,是近年備受矚目的南歐新銳導演。
1972年12月14日,朗恩於馬德里出生,在他20歲那年,便成為納瓦拉大學(University of Navarra)的駐校記者,並在那拍了第一部短片。兩年後,他進入英國倫敦電影學院(London Film School)進修製片、導演和編劇。畢業後開始擔任製片助理,參與過《蝴蝶效應》(El efecto mariposa)、《為何不是我》(Pourquoi pas moi?)等片。經過幾部跨國製作的磨練,於2000年首次擔綱製片。2006年,終於交出第一部編導作品《Mia Sarah》,勇奪美國哈特蘭電影節水晶心獎。
《永遠在一起》是朗恩沉潛四年推出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電影改編自英國小說作家莎莉‧妮柯絲(Sally Nicholls)的暢銷得獎名作《關於我和那些沒人回答的問題》,故事描述罹患白血病的孩子,在生命最後階段勇敢逐夢,劇情感人肺腑,讓朗恩二度奪下哈特蘭電影節水晶心獎,國際好評連連,深受各地觀眾喜愛,絕對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