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對土地家鄉的眷戀
由泰雅族原住民導演陳潔瑤所編劇執導的【不一樣的月光】,是繼【賽德克.巴萊】之後,另一部描寫原住民故事電影之作,這也是第一部真正以原住民觀點拍攝的原住民電影,全程在宜蘭縣南澳鄉拍攝完成。全片以「沙韻之鐘」傳說為啟發點拍攝。泰雅族女導演陳潔瑤表示,很高興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能夠獻給自己的故鄉「南澳」,雖然這個劇本十分艱難,許多電影的資深工作人員都表示這是大家從影以來最具挑戰性的一部影片。看過試片的前輩們紛紛表示,如果【賽德克.巴萊】看見原住民對土地的驃悍,那【不一樣的月光】看見的就是原住民對土地家鄉的溫柔與眷戀。
從傳說出發
「沙韻之鐘」的部落傳說是關於1938年日據時代一位名為沙韻的泰雅族少女,為了送日籍老師下山而在渡河時不幸失足溺水被河水沖走,台灣總督為了褒揚其義行,頒贈予當地一座紀念桃形銅鐘,該鐘即稱「沙韻之鐘」。這件意外事件被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後來這則故事更被編唱為40年代的日本流行歌曲,也被翻唱為國語歌曲《月光小夜曲》,日本甚至拍成電影,由李香蘭主演。
陳潔瑤導演說當初想拍攝這個題材是因為她自己的阿嬤─松村美代子跟當年的泰雅族少女沙韻曾經是同學,而當年日本來拍攝電影勘查外景時也曾請她阿嬤擔任接待。陳潔瑤導演說對他們部落族民來說,「沙韻之鐘」的真實故事其實並不如外界所認知的那麼傳奇,他們認為僅僅只是一次不幸的意外事件,但是在當時的局勢和時代氛圍下被刻意放大。陳潔瑤導演說她拍攝【不一樣的月光】的目的並不是敘述「沙韻之鐘」的故事,而是想以「沙韻之鐘」的故事為出發點,帶領觀眾了解現代原住民的生活。
【不一樣的月光】中的演員大多是第一次演戲的原住民素人演員,為了保有他們原來的自然不做作,陳潔瑤導演並沒有讓他們在拍攝前接受傳統的正式表演訓練,反而用另外一種方式讓他們進入故事和角色裡,譬如帶他們去瀑布游泳、射魚,讓飾演男主角和阿公的兩個演員相處,讓男主角在街上大吼以訓練膽量…等等。陳潔瑤導演也不給他們看劇本,只是給他們看人物的關係圖,讓他們知道每個角色之間的關係。
陳潔瑤導演說雖然她本身是原住民,但是她很小就跟著父母搬到城市生活,因此這次拍攝【不一樣的月光】,對她來說也是一次重新認識部落的機會,在拍攝的過程中讓她更了解自己的部落。她希望能夠拍出一部「不一樣」的原住民電影,不那麼悲情、不那麼沉重,希望能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感動。
◎精采完整內容請見世界電影雜誌12月號5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