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台灣人成為「沒有國家的人」?電影【五月的35日】探討難民議題

鴻聯國際   

▲鴻鴻導演在對談中分享人權藝術生活節的影像劇場《5月35日》©鴻聯

導演、詩人鴻鴻在對談中分享道,5月35日許多人第一聯想到的就是六四天安門事件,而即將在今年12月1日正式開跑的人權藝術生活節中,有一個影像劇場恰好也名為《5月35日》,是一齣由香港導演李鎮洲策畫的舞台劇,闡述一對老夫婦,多年前因六四而失去了摯愛的兒子,在生命的晚年終於勇敢走上街頭,衝撞威權。

©鴻聯

兩部作品雖然是不同的歷史背景,卻同樣著墨在身而為人最重要的價值──和平與自由,而電影《五月的35日》不僅淺白易懂,更隱含著要將自由與和平的價值可貴傳遞給後代的重要訊息。

▲法律白話文運動的楊貴智,從法律角度剖析電影《五月的35日》,探討台灣難民現況 ©鴻聯

總統大選在即,國人最在乎的議題之一不外乎兩岸動向。法律白話文運動的楊貴智也在對談中提到,由於台灣並不受世界所有國家的法律認可,因此若真的在海外發生危險,有可能會成為「沒有國家的人」,無法被直接遣返回台或受到台灣政府的保護。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並守護現在所擁有的自由。

電影由《我出去透透氣》朱利斯衛考夫、《生命騎士》沃爾克布魯赫與諾娜卡多納等人主演,將於12月1日上映,更多電影與預售資訊請洽鴻聯國際官方粉專。


回上一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