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愛鬧雙胞

   

【時尚大師聖羅蘭】vs.【聖羅蘭傳】,【時尚女王香奈兒】vs.【香奈兒的祕密】,以及【對手】vs.【行事曆】

文/梁志遠
 
 
身為世界藝術電影重鎮的法蘭西,經常在同時期改編相同的真人真事題材,就像是去年在坎城影展的市場展,同樣以時尚高級訂製服天王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傳奇一生為主題的電影,就出現兩部,一部是獲得聖羅蘭生命中的伴侶皮耶貝爾傑(Pierre Bergé)獨家授權、演而優則導的法國新銳賈利雷斯貝特(Jalil Lespert)的【時尚大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故事重心放在聖羅蘭與皮耶貝爾傑從認識到共同創立YSL品牌,從熱戀至分手的過程。這部剛在全法國上映的電影也入圍了柏林影展「電影大觀」(Panorama)單元。法國頗受坎城影展青睞的導演貝特杭保內羅(Bertrand Bonello)另一版本的【聖羅蘭傳】(Saint Laurent),故事則是從60與70年代聖羅蘭被克莉絲汀迪奧(Christian Dior)解聘,創立個人YSL品牌的時期為主,這部作品雖未獲得皮耶貝爾傑的認可支持,他甚至有意阻礙影片的上映,但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將會是今年坎城影展令人期待的作品之一。
 
其實這種同一個主題故事鬧雙胞的狀況在法蘭西早已是層出不窮了,當年同樣以法國時尚經典女王香奈兒(Coco Chanel)為靈感的電影也曾鬧過雙胞,女導演安妮馮丹奈(Anne Fontaine)的【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avant Chanel)由紅極一時的女星奧黛莉朵杜(Aaudrey Tautou)主演;以暴力美學處女作【太保密碼】(Dobermann)獲得肯定的揚庫南(Jan Kounen)的【香奈兒的祕密】(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擔綱坎城影展閉幕片,由女星安娜蒙格拉利絲(Anna Mouglalis)主演;兩部電影所要表達的香奈兒生平時期完全不同,所選用的女星年齡與氣質更是完全迥異,兩部影片的評價與成績,則是見仁見智了。在更早期,也出現過兩部電影靈感來自同一個真實社會事件,取材自法國資深名作家艾曼紐卡海爾(Emmanuel Carrère)的小說《對手》(L'Adversaire),女星導演妮可卡希雅(Nicole Garcia)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的【對手】(L'Adversaire),幾乎完全忠於事實的真相;2008年以【我和我的小鬼們】(Entre les murs)獲得坎城金棕櫚獎寫實派導演羅蘭康特(Laurent Cantet)的【行事曆】(L'Emploi du temps),則只保留形式,劇情的編寫與事實真相完全不同,沒有真實故事的殘暴,反而趨向另一種寫實與無奈…
 
 
導演功力與演員資質較勁
 
 
長年飽受精神壓力與憂鬱症所困的法蘭西時裝大師伊夫聖羅蘭,在大家的預料中與惋惜中於2002年宣布退休,並在同年初在巴黎的龐畢度現代藝術博物館發表一場時尚生涯300套訂製時裝的回顧大秀,他的創作生涯在聖羅蘭的靈感女神凱瑟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眼眶帶淚獻花下就此落幕。2008年初夏,腦癌帶走了他的生命。2010年第一部記載聖羅蘭與皮耶貝爾傑之間長達50年愛情故事的紀錄片【YSL瘋狂的愛】(L'Amour Fou)問世,導演皮耶爾托頓(Pierre Thoretton)把重心放在他們之間真正朝夕相處的20年,以及這對生活與事業的絕佳夥伴的愛情關係上面,這部紀錄片代表著皮耶貝爾傑對聖羅蘭的懷念與至死方休的情誼。
 
今年初首先在法國上映的【時尚大師聖羅蘭】,影評好壞參半,但是兩位同樣出身於法國國家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的演員:飾演聖羅蘭的皮耶尼內(Pierre Niney)以及飾演皮耶貝爾傑的吉歐姆佳里恩(Guillaume Gallienne),兩人的演出倒是獲得一致好評,尤其是皮耶尼內把創作力旺盛卻內在脆弱的聖羅蘭詮釋得淋漓盡致,令人讚賞,然而這部作品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對於時尚界的描寫不夠深入…。而貝特杭保內羅的【聖羅蘭傳】,他把劇情主軸設定在聖羅蘭登峰造極的時期,他的卡司陣容幾乎是夢幻組合,除了飾演聖羅蘭的加斯帕德尤利爾(Gaspard Ulliel,【公主和她的情人】、【未婚妻的漫長等待】)之外,演出皮耶貝爾傑的是比利時千面男星傑若米雷尼耶(Jérémie Renier,【白象:無法之城】、【騎單車的男孩】),而飾演聖羅蘭靈感女神之一的露露德拉法蕾絲(Loulou de la Falaise)的是當紅女星蕾雅瑟杜(Léa Seydoux,【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巴黎小情人】),以這個卡司陣容與導演的功力而言,這應該是今年坎城影展的重頭戲之一。
 
 
◎精采完整內容請見世界電影雜誌2014年3月號5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