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林區的10部電影

   

聞天祥

 

就像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一樣,Lynchian∕「林區式」已經成為英文的專有用詞,表示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風格已經卓然成家、別無分號。今年金馬奇幻影展以他為焦點導演,選映了六部作品,本期選片指南則把他10部影片一網打盡介紹給影迷。



1. 橡皮頭Eraserhead(1977)
【橡皮頭】是一部把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卡夫卡的「蛻變」(又名:變形記)以及佛洛伊德融為一體的怪異影片,也是大衛林區一鳴驚人的長片處女作。男主角亨利頂著一頭高聳的髮型,乍看有點像大衛林區本人,自從他拜訪了女友家庭以後,惡夢就席捲而來。性交宛如一場詭計,婚姻顯然是座墳墓,但更無助的是畸形兒的誕生,他的噁心醜陋,其實是身為父親的焦慮恐懼化身。在腐敗的氣息裡,妻子選擇離家出走,他則肢解了自己的骨肉。這部成本僅只兩萬美金的影片,具備了大衛林區所有作品的基礎原型,卻也最為晦暗。



2. 象人The Elephant Man(1980)
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扮演一位宅心仁厚的醫生,從馬戲團拯救出被虐待的「象人」,提供他另一種生存的可能。影片表面上對比了純潔與醜陋、外在與內心,卻也令我們在同情之餘,反省當象人住的病房成為絡繹不絕的探訪焦點時,醫院跟馬戲團的分別,好像也開始變得模糊。扮演「象人」的約翰赫特(John Hurt)光憑那對眼睛以及精彩的肢體語言,就能引發觀眾高度的認同。大衛林區為這個很容易煽情的故事提供一些叛逆的可能,風格化的黑白攝影,以及幾場夢境的蒙太奇處理,大膽地碰觸到敏感的邊界卻又充滿創意。



3. 沙丘魔堡Dune(1984)
科幻片【沙丘魔堡】一向被視為大衛林區最失敗的作品,不但評論不叫好,原著書迷不領情,票房也不如預期,四千萬美金的成本,美國票房總共只有兩千七百多萬。據聞大衛林區最初剪的版本長達四、五個小時,但迫於製片壓力而修剪成137分鐘,雖然帶有黑色魅力,卻因此語焉不詳。傳說有個190分鐘的版本,但並非大衛林區所認可,所以也不能算作完整版或導演版。影片雖然不成功,但本片男主角凱爾麥克拉蘭(Kyle MacLachlan)後來和林區繼續合作了不少電影。



4. 藍絲絨Blue Velvet(1986)
【藍絲絨】是大衛林區八0年代最佳代表作,他把原本非常類型化的故事調度出大膽的視野。影片開場,在充滿白籬笆、鬱金香的郊區,一個老人突然倒地不起;回家探視父病的男主角凱爾麥克拉蘭走在路上,竟撿到一只被割下的人耳。負責調查此案的警長女兒是他舊識,藉父親職權,帶男主角一探事發現場,卻把他推進比夢魘還恐怖的現實裡,那場他在女歌手伊莎貝拉羅塞里尼(Isabelle Rossellini)公寓的性愛戲,但無論從窺淫的視角到肉體的交媾,主從關係不斷變換的結果,把性愛與權力宰制作了不落言詮卻瞠目結舌的辯證。



5.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1990)
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與蘿拉鄧恩(Laura Dern)飾演一對叛逆情侶,他們的戀情引來女主角母親強烈不滿,與其說是為女兒著想,其實是作賊心虛,以為女兒男友知道她當年與黑道掛勾謀殺親夫的秘密,於是唆使殺人滅口。兩人為了躲避迫害,展開公路冒險,旅程上光怪陸離、無奇不有,結果男主角落入陷阱,鋃鐺入獄。女友發誓等他回來,但再激烈的愛情,抵得過時光的考驗摧殘嗎?這部公路犯罪電影,綜合了【綠野仙蹤】和「貓王」等八竿子打不著的元素。試映後引發正反兩極評價,直到在坎城拿下金棕櫚獎,好萊塢都還對他持保留態度。

 

 

◎精采完整內容請見世界電影雜誌2013年3月號5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