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庫娛樂
【嬰兒轉運站】以棄嬰保護艙中的嬰兒為起點,保護艙成了嬰兒匿名被放置與被相關人士接手照顧之間的「轉運站」,不僅成為故事的起源也呼應了電影片名的內在核心。「嬰兒保護艙」(又名棄嬰保護艙)最早起源於1198年,在義大利設立第一個,名為「棄嬰輪盤」,讓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養育嬰兒的家長們,能匿名把嬰兒置於其中。直到近代有新形態的「嬰兒保護艙」出現,1996年起許多國家皆設有「嬰兒保護艙」,雖然社會上對於此匿名棄嬰箱仍存在許多爭議,目前台灣也沒有這樣的設施,但日本和韓國社會中都有匿名「嬰兒保護艙」的存在,這也促成導演是枝裕和拍出【嬰兒轉運站】這部作品。
©車庫娛樂
外媒曾報導「嬰兒保護艙」的箱子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箱體內都配備了溫度調節系統和感應器。當有嬰兒存放於內,箱子會發出警報,提醒緊急部門需要在5分鐘之內,把被遺棄的嬰兒救起。
©車庫娛樂
2015年韓國更有以「嬰兒保護艙」為主題的紀錄片【The Drop Box】,紀錄一位韓國李姓牧師為了保護遺棄嬰兒而設立名為「Baby Box」的一個民間團體,在教會牆上設置一個小箱子,幫助無法養育孩子的父母能匿名將嬰兒放置於其中,不輕易放棄嬰兒的生命。
更新日期:2022-05-24